標簽:開車技巧,雨雪天氣,冬天開車,行車安全,
雨雪天開車視線不好,一定要注意打開燈光,尤其是霧燈。
同時盡量把車速控制在,每小時80公里以內,避開這些路面積水。之后,最好再去洗個車。

雨雪天開車,如何合理使用燈光?
雨雪天開車,我們駕駛員的視距是會大幅度下降的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能見度。
《雨霧天氣下不同燈光穿透效果對行車安全的實驗研究》,這么一個文章里面說。
當視距小于600米的時候,就會增加交通事故率了,小于100米的時候,事故率會大大增加。
所以雨雪天開車一定要開燈,就好像是黑燈瞎火的時候打個手電筒,走路才不會踩坑里去一樣。
正常的來說,遠光燈的照射范圍是最遠的,先進的這種激光大燈,甚至能達到600米以上的照射距離。
但是雨雪天開遠光燈,光線射在空氣里面的水滴上,會產生漫反射的。
導致眼前看過去白茫茫一片,就變成這個水滴更加清楚,而不是路更加清楚了。這個對行車安全是反作用了,就要用到霧燈了。
根據國標來看,霧燈向前投射的幾何光型要求,和遠光燈比較像,都是扁長型的,能保證一定的視野范圍。
其次,是因為霧燈對雨霧的穿透性好。
《霧燈穿透能力最佳波長的實驗確定》,這個論文里面提到,主波長為578納米的光,對雨霧的穿透能力是最強的。
而這個波長的光,它是黃顏色的,所以顏色偏黃的霧燈,輕松穿透空氣中的水滴,你不妨看看路燈什么顏色。
就好像是一個是鐵絲,一個是鐵釘,拿個鐵絲扎一下手,穿透力不夠,扎不破,你要是拿個尖尖頭的鐵釘,稍微戳一下,「哎呦」就能扎出血來。
所以說霧燈是雨雪天氣照射效果最好的燈種。
《道交法實施條例》里面有規定的,能見度低于200米的時候,一定要開霧燈。
前霧燈能幫自己看得更清楚,后霧燈,則是能夠提醒道路上其他車輛,防止被人家追了。
根據交通事故統計資料來看,追尾是雨雪天最常發生的事故類型之一了。
還是剛才那篇,《雨霧天氣下不同燈光穿透效果對行車安全的實驗研究》,文章里面有數據。
不開燈的車,在于雨雪天平均能見度是124.5米。也就是說,平均在接近124.5米的時候,才能發現前面有個車,才一百多米。
但如果說開啟普通尾燈的話,這個距離可以提高到137.6米,打開霧燈之后,達到171.6米,比完全不開燈提高了46.8米。
要知道這個距離,它夠一輛大型SUV,從100公里每小時「叭」一腳剎車,剎到靜止了。
所以說開啟尾燈能極大地降低被其他車輛追尾的可能性,這個大多數人都知道。
但是看了點調查資料,真實情況下,開霧燈的幾率大概就9.8%。
就好像說你晚上一個人出門很危險的,大家都知道。但晚上大家該干干,喝酒的喝酒,唱歌的唱歌,打游戲的打游戲,一樣。
所以這里再提醒一下各位朋友,雨雪天視線不好的時候一定要開燈,尤其是霧燈,作用真的是很大,不要忘記。
雨雪天路面積水,如何注意行車安全?
雨雪天還在開高速,特別需要注意路面上的積水,盡量要避開。
全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分析,在單位時間內,受雨、雪、霧這些惡劣天氣影響的車輛事故率,比正常天氣高2到3倍。
主要就是因為車子開的快了,路面積水會對輪胎產生動壓潤滑作用,它會鉆到輪胎底下去,把輪胎其實抬了點這么起來。
車子達到一定速度的時候,動壓潤滑作用會讓輪胎和路面脫離,輪胎滑行于積水之上,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滑水現象,也叫液面效應。
這就好比給輪胎下面墊了一層透明的塑料紙,把輪胎和路面隔開了,這個滑了。
那么積水對老輪胎的影響會比新輪胎更加嚴重。
主要是因為老輪胎排水溝槽,用的時間長磨掉了,深度沒有新的輪胎好,輪胎的最小滑水速度也就降低了。
這個滑水速度就是剛才我說的墊了張塑料紙的事情。
輪胎的花紋它排水作用是很關鍵的。如果你排水用的下水道堵了,衛生間水漫金山了,差不多的意思。
各種偉大的科學家,經過詳細的研究發現,縱向花紋溝槽深度和寬度每減少1毫米,車輛最小滑水速度減少1.6公里每小時和6.8公里每小時。
橫向花紋稍微小一點,對應分別減少1.6公里每小時和5.5公里每小時。
對于花紋快磨平的老輪胎來說,發生滑水現象的最小速度是多少,80公里每小時。
花紋深的,新的輪胎相對會高一點,高速大家開120,你感受一下。
所以說,雨雪天我也不知道我這個輪胎用多久怎么樣,那你控制在80公里每小時以下,這對大多數的輪胎來說都是比較安全了。
而且輪胎附著力下降,盡量減少做急剎車、急變道這些危險動作,平穩駕駛這會比較好。
除了花紋、積水、深度也會影響最小滑水速度,就好像說,水越深船就越不容易擱淺,能夠更輕松的浮起來,車子浮起來不是好事情。
根據對某款輪胎的實驗,顯示以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,通過積水為1毫米的路段,輪胎還是能有一點附著力的。
如果積水深度達到5毫米,就會發生滑水現象了,完全喪失附著力,打滑了、漂了。
所以說,在濕滑路面上開車,不光要控制車速,還應該盡量避開路面有明顯積水的凹處。
當然了,你不要看到一個有個積水的地方,有積水我不能,猛打一下方向,前面說了急變線也不行,你速度降一點。
查資料我還看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東西,就是一般抗濕滑能力比較好的輪胎,里面都有一種叫做白炭黑的東西。
但白炭黑的使用,它會讓輪胎胎面的耐磨性變差。就好像打針吃藥效果好,病能好的更快,但是對身體副作用也更大。
買了這類抗濕滑輪胎的朋友,要特別注意一下輪胎的磨損程度。
冰雪對于積水路面來說更加的濕滑,你要碰到下雪,最好還是換上專門針對低溫,以及冰雪路面的冬季胎。
前面幾期也講過,主要是冬季胎配方里面,加入了類似高級精制油這樣的低溫硅烷,這個化合物催化劑可以更好的抵抗低溫。
溝槽也更深,排水能力也更強。有的表面還有冰釘,和我們跑步、踢球穿的釘鞋是一樣的。
那也查了一些數據,在濕滑的冰雪路面上,冬季胎的牽引能力和制動能力,比四季胎好50%以上,車子的操控穩定性,也至少提升30%以上。
雨雪天開完車后,如何保養車子?
開完之后,最好去洗車店洗個底盤。冰雪天開車有一點就是,馬路上面他們要用除雪的融雪劑的。
都是氯鹽類的融雪劑,含有氯化鈉、氯化鎂這些成分,化冰鹽,這個叫土話。
這些物質車子開過去了濺上來了之后,都會留在底盤上面,對底盤金屬以及橡膠部件,它是有一定的腐蝕性的。
車子出廠之前底盤肯定做過防銹處理,但原廠防銹劑有效期也就是3年左右,后面是會慢慢失效的。
我們做頭發抹的發膠,過沒多久洗了個頭沒有了,就失效了,差不多意思。
所以說,開過積雪路面還是推薦去洗個車,沖下底盤,以防底盤生銹老化。反正下雪、下雨天,也不用太排隊,沒那么多人去。
總的來說,在雨、霧、雪天氣開車,要保證安全性,開燈很重要,尤其是霧燈。
不光能讓自己看得更清楚,也能讓別人更清楚地看清自己。路面有積水,控制好車速,不超過80公里每小時,相對是比較保險的選擇。
冬天要不要原地熱車?
除了雨雪連連,關于車子冬天說法多的多了,最常見的,天天吵的就是熱車,冬天到底要不要熱車?
或者說低于什么樣的溫度熱車比較好?又或者說熱車到底要熱多久?是3秒還是5秒,還是25分鐘?
|